似乎很少会有地名像地坛一样KB资产,和一本书的关系这么密切。
著名作家史铁生撰写的长篇散文《我与地坛》,让这座北京标志性的建筑名声大噪。在文章的开篇,史铁生便赋予了这个地点特殊的意义:“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甚至在文章发表后36年的今天,依然会有与其密切相关的网络热搜:“铁生的朋友余华”和“余华的朋友铁生”在地坛公园里认领的两棵国槐树在2025年4月30日到期了。这两棵树立马成为了“网红打卡点”,还有不少热心网友纷纷提醒:两位该续费了。
地坛出现在史铁生的诸多文章、著作中,对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情绪低落的那一段时间,史铁生总是摇着轮椅到地坛里静坐,把这里当作“避难所”和“精神家园”。在这里,他走过公园里的每一棵树下和每一米草地,看到过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听到过雨燕们在僻静时段的高歌,闻到过暴雨过后草木和泥土的气味。在公园里,透过母亲每次找寻他焦急的神态,他放下了倔强、理解了母亲。
这座公园好像有“灵性”。史铁生在文章中感慨:“因为这座院子KB资产,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我甚至现在就能清楚地看见,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地离开它,我会怎样想念它,我会怎样想念并且梦见它,我会怎样因为不敢想念它而梦也梦不到它。”
地坛的历史层累
地坛公园是一座特别典型的北京建筑:同时拥有红墙碧瓦的历史遗迹和喧嚣热闹的市民活动空间。
地坛始建于明代嘉靖时期,分为内坛、外坛,是古代帝王焚香祷告、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依照“南乾北坤”的格局,地坛与天坛遥相呼应。地坛中的核心建筑方泽坛,承载着古人极致对称的审美观和“天圆地方”的宇宙观。那时的天坛庄严静默,是帝王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神秘场所。
其实说到底KB资产,天坛对于古代帝王和史铁生的作用其实颇为相似,都是与天地万物沟通、领悟真谛的重要场所。
随着时代变迁,地坛逐渐褪去神秘色彩,其附近开始修建绿地,并作为公园向公众开放。现在,地坛公园树木青翠,古树林立,林荫环绕,是北京市民的“后花园”。周边的人们在此健步锻炼、打太极拳,还有的组成“小型乐队”在此排练合奏。这座昔日静默的皇家园林,终于变成了热闹的人民公园,变成了“我们的地坛”。每逢春节,地坛公园都会举办庙会,舞龙舞狮、糖人糖画、传统小吃等各种年味儿十足的元素齐聚于此,堪称北京市内最有过年氛围的地点之一。
最近,地坛公园又变成了可以拍照打卡“看海”的“新网红”。公园中有一片排列整齐的树木掩映着一堵白墙。每当午后3点至5点,阳光洒落,把树影投影至白墙之上。树影摇曳,如粼粼波光,仿佛让人置身静谧的海边,随手一拍就能收获氛围感大片。果然,地坛这座历史悠久又惊喜不断的公园,总能让不同年龄的市民反复“爱上”。
以书为媒
大概是与《我与地坛》的出版密切相关,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地坛公园中开始举办书市。书市开幕期间,有各大出版社、书店摆起的直营摊位,还有不少文创产品的展台。很多市民到这里来逛摊淘“宝”,阅读书籍。随着规模越来越大,参与人数不断增多,地坛书市成为了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更是北京重要的年度文化盛事。
上周末,我去逛了逛“我与地坛”2025年北京书市。与想象中的一样,这里游人如织,叫卖声不断,热闹非凡。书摊上摆放的书数量繁多但稍显凌乱,似乎遗留着被顾客挑选后的热情与余温。其中,有带着塑料封膜的新书,还有一些颇具年代感的老书,每个摊位都吸引着独属于他们的顾客群体。
书市上各种各样的“小摊儿”也十分有趣:有卖毛笔、带有传统文化元素扑克牌的,还有卖文创帆布包、挂坠的。其中,一款绿色的帆布包吸引了我的眼球,上边印着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的一句话:“独立而自由的灵魂,才是幸福之源。做自己,比任何事情都重要。”据摊主说,这款帆布包因为太受欢迎,已经卖断货了。
最吸引我的,其实是正在挑选书籍的顾客们。我看到了一位白发苍苍、身体瘦小的奶奶,她戴着眼镜、举着放大镜,认真地盯着面前的书,仿佛喧嚣的一切与她毫无关联。还有一位身着白色衬衫、拎着新鲜蔬菜的爷爷,在旧书区仔细端详,仿佛面前的精神食粮和手上的食粮一样重要。一群身穿校服的中学生结伴而行,在各个书摊前驻足观望……这一刻,阅读成为了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历背景的人们共同的名片。
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从短视频、社交媒体中获取信息似乎成为了主流,一些人不免发出悲观的论调:“已经没人看书了。”其实,在地坛书市上可以看到,既有酷爱阅读、几十年如一日的老年人,也有涉猎广泛、认真淘书的青少年,还有手捧绘本、蹒跚学步的儿童。阅读并没有消失,它只是更深入地融入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在《政治的人生》中,有这样的一句话:“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让人们能够在紧张的生活中有一种自己的把握,能够把握自己的时间和节奏,不然人就要心情烦躁,需要发泄了。”阅读恰好就能提供一种自己的把握。我们能在书中看到武侠的快意恩仇,能品味真挚细腻的亲情与爱情,能了解最新的发展与变革。“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阅读,让每一个有限的生命得以无限的延长。
最是书香能致远。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诗与远方。
作者:乔泽蕾KB资产
博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